武汉私人调查

最新进展!“长江学者”被举报论文涉嫌造假武汉大学调查意见出炉了

  1月29日,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了关于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不端的调查意见。“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个别疏漏,建议以后更加严谨细致”。

  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缺乏有效治疗药物。2016年以来,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以试验用猴为样本,对这种疾病进行研究。

  2018年1月2日,李红良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上发表论文。这是李红良团队近两年来,在这份重量级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第五篇论文。

  1月18日,一篇质疑李红良学术造假的文章出现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举报人质疑,其中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标题分别为《靶向CFLAR改善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和《多泡体调控蛋白Tmbim1通过靶向Tlr4的溶酶体降解改善小鼠和猴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举报人主要提出两点质疑:一是肝脏门静脉注射的猴子数量不足。举报人根据其掌握的来自李红良实验室的注射记录表,认为论文投出前1个月实验人员只象征性地做了4只猴的注射,而论文描述注射的猴子数量是26只。

  二是实验时长不足。根据论文中提到的50只实验用猴运抵武汉大学的实际时间推算,实验时长仅为20周左右,并未达到论文中宣称的30周和32周。这两点也让举报人质疑实验结论缺乏可信度。

  据悉,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收到关于李红良团队在相关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匿名举报,依据《武汉大学学术不端行为查处细则》,核实了举报线索,启动了学术调查。在此基础上,学校学术委员会责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调查。

  2017年12月1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3名校外院士组成的5人专家组对李红良团队发表在《自然 医学》(Nature Medicine)的CFLAR和TIMBIM1两篇论文进行了学术调查,专家组一致认为“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针对2018年1月出现的新质疑,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2018年1月26日召开主任委员扩大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士)、3名在校副主任(含1名同行院士)、1名校学术委员会同行院士委员参加会议,另行邀请了校外7名同行专家(含2名院士)和校内2名同行专家参加了会议。再次对举报内容进行了调查和质询,形成“李红良团队被举报的相关内容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的意见。

  点击阅读此前相关文章《开撕!“千人计划”专家举报“长江学者”涉嫌论文造假,武大表示正在核查》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关键词:武汉私人调查
原文地址:http://www.whbd007.cn/wuhansirendiaocha/55.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邦德007私人调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