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邦德

当前位置:  武汉调查公司 > 邦德动态 > 武汉邦德 >

江城小升初强大的新势力——李晓聪和他的好学“兄弟连”

  所谓大牛,都是个性分明的,他们和他们创办的学校或称霸一方,或偏安一隅,又或博观而约取。而这次,我们要聊的是

  我们在好学徐东校区,有幸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好学核心团队,创始人李晓聪和他的合伙人刘俊、周欣。李晓聪睿智练达,刘俊温文尔雅,周欣博识广闻,从这些好学名师代表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好学的强大,明白了他们作为武汉的本土机构,能够在全国培训界都小有名气的原因。

  从萌芽、诞生、成长、受挫到逆转直至腾飞,经历了12年的时光沉淀,如今的好学拿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2015年到2016年,学员从4000人一跃至7000多人, 续班率平均90%,甚至有6个老师续班率达到100%;2016年毕业班人头数有658人,考上外校104人,进入华一寄152人。升入包括外校、华一寄、武珞路、美加、二中、七一、六中、一中、三中等名初共596人,名初录取率达90%。

  为什么好学的奥数杯赛获奖率这么高?为什么好学学员被外校、华一寄、美加、武珞路、二中等名初录取的这么多?为什么好学学员能够获得名初的青睐,升入重点中学这么猛?为什么好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员呈直线上升趋势, 反之很多机构低年级到高年级学员人数成下降趋势?

  无论任何年代,总有抱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勇于怀揣梦想,改写历史。80年代初,俞敏洪、徐小平、王强3个年轻人从学生时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他们的中国式梦想;21世纪初,李晓聪和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们,结成了武汉奥数界的兄弟连,创办了“好学”的前身 ——兴天下。

  上世纪90年代末,李晓聪、刘俊、姜维三人是随州一中的同班同学,理科成绩都牛掰的那种,范磊则是李晓聪的大学同学。

  刘俊回忆说:“最早的创业来自于大学时代的勤工俭学。晓聪是师范专业的,而且教的好,很受家长欢迎。而我的母校华科大所在的关山口一带,那时还很偏,没什么学生。我最早的学生基本都是晓聪介绍的。”

  而李晓聪讲起这段故事的时候,则夹杂着一些酸楚和艰辛。“ 我们几个都来自农村的乡镇,靠着刻苦的学习,考上初中、高中、大学,我们更能深刻体会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毕业那一年,刘俊的父亲因为癌症在协和住院,他当时特别低落、迷茫,父亲需要照顾,没有心思考研,也没有精力找工作。计算机是当时的热门专业,但好工作都在北上广,他却不能远行。我就跟他说‘要不然还是一起办学校吧’。邀上姜维,我们3人在花桥一村的天晖大厦租了个房子,吃住睡都在教室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白天上课太辛苦,有天晚上被子的一角滑落地上,被蚊香点着了我们都没发觉,刘俊的腿上现在还留着烧伤的伤疤……”

  “刘俊是个奇才,学习成绩好,还多才多艺。我们学校的校名,介绍学校的很多文章,都是他的手笔。加上大学是计算机专业,从学校最初的网站,到现如今的测评系统、视频课等互联网上的教学服务,都是刘俊主持的。”

  谈到姜维,也是个神人。“姜维从哈工大核动力专业毕业后,原本在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就读一年的干训队就可以上核潜艇了,结果却因为英语没过四级被劝退。

  后来临时找了个修复印机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潜规则是要把复印机修坏好卖配件,姜维却每次都把复印机修好,厂商气的吐血,又把他开了。虽说这样,但他讲课幽默风趣,很受学生欢迎。”

  刘俊补充说:“ 这么说吧,一堂课可以讲清楚的内容,他绝不会拖到下一次,有股子认真劲儿,学校把教研的工作交给姜维,也很放心。”

  范磊是四剑客中最后一个加入的,目前担任校长助理,协助校长做一些管理工作,同时也在周欣负责的初中部做数学老师。听刘俊说:“范磊也是个直爽的人,李晓聪在工作中有时脾气很暴躁,范磊是唯一能震得住他的人。当然也不是说晓聪脾气不好,只是我们几个之间说话没有必要拐弯抹角,都是直来直去的,大家也都不会介意。”

  李晓聪是这一团队的“主心骨”,刘俊说:“刚开始搞的那几年,我们几个总是问李晓聪:我们还能搞几年?但这几年我们再也没问这个问题了,我们越来越笃定的相信,我们会发展得很好。”而李晓聪说:“我们之间无话不说,我很庆幸,有他们这一帮真正可以信任、绝对信任的人在一起打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未来我们不知道会发展成这样,即使我们最后不在一起了,依然会打断了骨头连着筋,情义永在。”

  合伙做事,一定有着急的,有沉稳的,有中庸的,不一定步调非得一致,看着不搭伙,其实就应该这样。而真正的朋友,可以撕破脸皮,无话不说,甚至可以拳脚相加……

  一晃12个年头过去了,当年的四剑客还在一起,如今,他们在好学各自担当重任,有空了还是会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一起抽支烟,谈谈眼前的现实和远方的诗。没有坚定的感情,怎能一起闯荡江湖?倘若这份感情一直坚定,又何惧成功之难?

  线年,李晓聪带着他的兄弟连,在花桥创办了好学的前身——兴天下。虽还是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子,却已然以“教育兴天下”为己任。

  最早的校名是受到了张艺谋的电影《英雄》的启发,再普通的人也不能为了私利而忘了大义。我们几个人能从乡镇到市重点高中,考上大学并最终聚在武汉,完全得益于教育以及公平竞争的小考中考高考。

  既然没有当上小学时作文里常说的科学家,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培养一些人才,改变一些教育界的不公平现象,为兴天下尽绵薄之力。而且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们对寒门子弟的所谓贫困生,都是免费的。”

  起初的许多孩子,都是属于从大机构到兴天下来套读的,希望能把没能完全消化的知识再学一遍。再后来,慢慢有些学员就完全转到兴天下这边了。

  而在这两年时间里,李晓聪团队做了一件事:编自己的教材。他们研究了当时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奥数书籍,开始编纂自己的讲义,并逐步构建了自己的教研体系。并在2006年,实现了数学学科教学教研的科学分层,这在武汉本土机构中是首创。

  那时,我们自学CorelDraw、几何画板,自己画图。请了一个文员,1000元/月,每天打字,在电脑上建立了大量的题库。当时,市面的讲义多数只针对少量尖子生,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了应试,更适合普众性。2005年底,我们首创了针对奥数杯赛的“赛前集训班“和针对外校的”外校冲刺班“,一举开创了武汉市小升初的冲刺先河和小升初备考的基本体系。

  从下面这份好学优课提供的数据表单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6年,好学优课外冲班学员人数及过线人数逐年增长。到2016年,过线人,好学学员的外校考试过线人数,在各机构中遥遥领先。比如,神龙小学共8位同学考上外校,其中就有7人来自好学;而育二寄宿经好学名师指导的33个学生,有14人被外校录取,单班录取率达高达43%。

  再次说到我们的“重点”——小学奥数杯赛与小升初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及传说中的“机构推优”。

  为什么说江岸区的名称首认IMAS?它是新加坡孙先生、原江岸区教育区局长,现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院长的朱华伟先生一起创办的,最初是单独引进到江岸区学校里的比赛,有政府拨款扶持承担了考试费用。后来因某些客观原因从学校脱离,面向整个武汉市。目前,江岸区名初都认IMAS的成绩。另外,明心参与的华杯和迎春杯也是江岸名初比较看重的。

  华杯题目难度大,获奖比例低,是712系看重的杯赛,另外像566、华一寄这样的名初也认可。武昌这边,武珞路小学首认创新杯。作为武汉本地的老牌杯赛,有一定的公信力,创新杯的难度稍逊于华杯,且参与的人多、获奖比例低,其它的名初也会参考,这也决定了它的江湖地位,含金量与华杯相同,位置仅次华杯之后。

  谈到“机构推优”,刘俊:“这完全是出于名初对好学的信任,以及对好学学员的青睐。从好学走进名初的学生,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常年下来,一望便知,哪些机构推荐的学生质量更过硬,哪些机构更靠谱。”

  “先说一下私立学校。华一寄每年都会明确的谈到三个杯赛一等奖可直接进他们的竞赛班,或者递交简历(简历需有获奖信息)参加他们的MK,华一寄每年的MK是他们最直接、最主要的录取通道。另外,机构也有一定的名额推荐学员参加MK或直接录取。

  外校美加分校的升学渠道更为明确,每年会委托机构进行MK招收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也会参考武汉外校的面试成绩进行补录。另外外小和美加分校的小学部还会有一个MK,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录取。”

  “再来谈谈改制名初(公办体制又具有一定的私立性)。这些学校,都是各区具有优良血统的学校转化而来。比如江岸的二中广雅、七一华源、六中尚智;江汉的惠泉一中;硚口的崇仁十一中;汉阳的武汉三中寄宿;青山的武钢实验中学;武昌的武珞路。

  这其中的部分学校,多年来一直参考竞赛获奖情况招生,在吸引优生上获得了很多优势,以至于一直延续;另有部分学校,通过竞赛获奖没能招收到很多自己理想的学生,他们另外想到的招生办法还有参考区内调考成绩、委托机构MK等。”

  刘俊继续说:“好学学员进入名初的比例高,拿江岸区举例,好学在江岸区的学生虽然不多,2016年也成功推荐了几十个学生,进入江岸区名校。你们可以了解一下,我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员呈直线上升趋势。

  三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孩子要学习,要过硬的成绩,要考外校,要升名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培优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增强。这个时候,留班率高,家长认可度高,通过积累,越是到高年段,人数就越多。说白了,拼的还是积累和家长的口碑相传。这么想想,就知道为什么有些机构低学龄段的人数多,而好学却是高年级人数多了。”

  在经历了几年的埋头教研,怀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发展老思路之后,好学迎来了再一次的爆发期。

  2015年,好学的核心团队们,马不停蹄的走访了各大一线城市的知名机构,极大的开拓了视野,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刘俊说:“去年4月份的一天早上,我彻夜编教材正准备睡下,却被李晓聪的电话拉到了北京。原本我是极不情愿出差的,但后来的见识着实令我震惊。我们随后联系了很多同行的朋友,走访了很多机构,逐步形成了我们自己的发展思路。”

  2015年5月,好学教育创立了专门针对中小学的教育品牌“好学优课”,旨在针对中小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和教学服务。

  刘俊侃侃而谈:“好学要发展,必须要准确找到市场的痛点,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深切关注家长的教育需求,真正做到为家长负责为孩子负责。”

  能在好学带大班的老师,必须是在培优业历练三年以上,而且是得到家长普遍认可的。除了好学原有的名师之外,一年多以来,陆陆续续又有很多名师加入了好学团队,与我们一起引领者好学的未来。

  在研究了全国很多知名机构的培优教材之后,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要不惜成本自编教材,原因主要在于中国教育的地域差异性。尤其是校内的小学数学,各地区在学习进度上就有很大差别,比如北京使用的北师大版对比武汉普遍使用的人教版。好学针对每一种杯赛、每一个名初的考试,都能有独到的学习计划和冲刺策略。

  结合每个学校不同的出题规律,将重点内容都补充到教材体系中去,有针对名初的“语数英三科知识点拉网测”,有针对数学杯赛的“奥数七大模块全能测”,还有专门针对外校机考的“35套全真模拟试题”,全都是好学教研团队专门针对武汉小升初的教研成果。

  老师几乎24小时线上答疑,家长经常震惊于好学老师凌晨一两点了,还在回复家长或孩子的提问。升学服务就更不用说了,好学人不辞辛苦的在每一个升学环节上,为孩子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开辟尽可能多的升学通道。所以,好学的名初录取率才会那么高。

  刘俊最后补充说:“很多家长只闻好学其声是不够的,必须要实际来好学看看,才能真正体会好学的文化,以及好学人的精神。”

  (每周,老师们会集体开教研会,讨论本周教研重点。这次采访,我们刚好遇上了这一幕)

  从萌芽、诞生、成长、受挫到逆转直至腾飞,好学经历了每一步。其中有段插曲,虽时隔六年,仍被很多家长提起。据说当年兴天下和博才合并,一年半以后又分了家。2010年底,兴天下舍弃了当年在花桥的创业基础,搬迁至武昌,更名为好学,开始二次创业,并允诺博才6年不涉足江岸。

  时光荏苒,六年之后的好学已是另一番天地,除了原有的“四剑客”,如今更是能人辈出,名师汇聚,名动江城。而2016年恰是约定期满,好学的江岸校区即将在寒假开学,届时必然会再次震动江城。

  从来没有风平浪静的江湖,我们也敬请期待,这片天地中出现更多的猛虎与蛟龙。

  家长100小学奥赛交流群:438835752,欢迎你的加入!除了这些奥数大牛会进群分享,还将定期邀请高年级牛娃家长,分享孩子学习奥数经验,2010~2016年各大奥赛真题及解析资料包等多重福利!


(责任编辑:admin)
本文关键词:武汉新东方英语学校
原文地址:http://www.whbd007.cn/wuhanbangde/1366.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武汉邦德007私人调查公司